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萨拉乌苏地区石器的小型化和有柄工具

  发布时间:2025-04-15 11:18:5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图1 萨拉乌苏遗址的地理位置、范家沟湾地点远瞰和剖面杨石霞供图)图2 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的照片与3D模型 (杨石霞供图)图3 萨拉乌苏的装柄微痕 杨石霞供图)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萨拉乌苏地区石器的中国早期小型化和有柄工具
图1 萨拉乌苏遗址的地理位置、范家沟湾地点远瞰和剖面(杨石霞供图)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萨拉乌苏地区石器的北方柄工小型化和有柄工具
图2 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的照片与3D模型 (杨石霞供图)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萨拉乌苏地区石器的小型化和有柄工具
图3 萨拉乌苏的装柄微痕 (杨石霞供图)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晚更乌苏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也一直是新世型化我国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点(图1)。在近一个世纪的萨拉石器研究工作中,萨拉乌苏揭露了丰富的地区地层,出土了大量的中国早期化石及石制品,也由此催生了众多第四纪研究的北方柄工重要概念,如“萨拉乌苏阶”、晚更乌苏“萨拉乌苏组”和“萨拉乌苏动物群”等。新世型化换言之,萨拉石器萨拉乌苏的地区发现和研究不仅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更成为中国第四纪研究的中国早期一块基石。 
目前发现的北方柄工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主要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掘的邵家沟湾地点和80年代发掘的范家沟湾地点,各收获石制品约200件。晚更乌苏前者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后者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这些石制品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尺寸非常小,分类和描述存在困难。这从客观层面限制了研究者们对这批材料本身的深入解读,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萨拉乌苏石制品的定位存在较大争议。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尝试对萨拉乌苏范家沟湾地点1980年代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再研究,其成果“Lithic miniaturization and hafted tools in early Late Pleistocene Salawusu, North China”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该文从技术与功能的角度出发,在技术-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观察等多种观察与分析,以尝试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进一步挖掘萨拉乌苏石制品所蕴含的古人类技术与行为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器工业属于石核-石片工业,其具体特点包括:石制品尺寸极小(绝大部分小于2厘米)、几乎不存在修理台面、石制品组合中工具占比高、工具修理极为精细等。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古人类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打制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石料的高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据以往原料调查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制品的原料可能来自40公里以外的地方,并且尺寸较小,这意味着石料资源十分珍贵和稀缺。从技术类型分析和数据统计来看,萨拉乌苏古人类“物尽其用”,最大程度地开发这些石料;同时还存在两种修柄行为:即“减薄”和“修铤”,其中 “修铤”占比更多,在使用CT进行3D建模后修理痕迹明显(图2) 
为进一步解读“修铤装柄证据”及其所指示的复合工具加工与使用行为,本研究除石器技术和表观3D形态解读外,还结合低倍法和高倍法进行了微痕观察。从微痕分析的角度识别出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确有被装柄使用过的痕迹,包括石器侧缘的磨损和腹面最高处的光泽等。这是首次从功能角度探讨萨拉乌苏古人类如何使用这些小型石器,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结合了3D形态建模、低倍法和高倍法显微分析的研究实例。本研究成果引述,范家沟湾已发表的最新光释光年代为距今9万年以前,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装柄证据。尽管目前无法明确萨拉乌苏石器生产者的身份,但他们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高效利用原料的生态适应策略和先进的复合工具生产意识都为我们认识这一区域晚更新世初人类适应与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研究第一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本科生林乃如,通讯作者为古脊椎所杨石霞副研究员和夏威夷大学Christopher J. Bae教授。林乃如于2020年获我所大学生“科创计划”资助,在杨石霞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工作。“科创计划”是一个面向全国优秀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资助有研究意向的大学生到所开展科研项目。目前林乃如同学已赴日本留学,继续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方向深造。本研究同时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B和中科院青促会的资助。(原标题:萨拉乌苏石器工业再研究:小石器生产及装柄使用证据)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409X23000068
相关:九万年前古人拥有高超打制技术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科技日报北京1月31日电(记者 陆成宽):1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利用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9万年前的萨拉乌苏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十分高超的小石器打制技术,并且能够为石器修铤进行装柄使用。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使用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考古科学杂志:报告》。
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目前馆藏的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主要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掘的邵家沟湾地点和80年代发掘的范家沟湾地点。
“这两处各发掘出石制品约200件,邵家沟湾地点发掘出的石制品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范家沟湾地点发掘的石制品保存在我们所。”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杨石霞介绍。
这些石制品的共同点是:尺寸小,分类和描述困难。“这限制了科研人员对这批材料本身的深入解读,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萨拉乌苏石制品的定位存在争议。”杨石霞说。
为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进一步挖掘萨拉乌苏石制品所蕴含的古人类技术与行为信息,研究人员近期对萨拉乌苏范家沟湾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再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器业属于石核—石片工业,其具体特点包括:石制品尺寸极小、绝大部分小于2厘米,石制品中的工具修理得极为精细。
“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古人类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打制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石料的高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杨石霞解释。
同时,从微痕分析的角度,研究人员识别出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确实有被装柄使用过的痕迹,“铤”即石器上连接柄的部位,方便将其捆绑于柄上。
“这是首次从微痕角度探讨萨拉乌苏古人类如何使用这些小型石器。”杨石霞说,已发表的研究显示,范家沟湾石器制品的最新光释光年代为距今9万年以前,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证据。
杨石霞表示,尽管目前无法明确萨拉乌苏石器生产者的身份,但他们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高效的原料利用效率和先进的工具生产意识,为认识该区域晚更新世初古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关:这些9万年前小石器的最新研究 发现中国北方最早石器装柄证据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古人类最早何时开始给打制的石器工具装上手柄便于使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此前研究一直没有明晰结论。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杨石霞副研究员领衔对所藏一批出自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的石制品进行再研究,通过显微形态、3D建模和微痕分析发现约9万年前的萨拉乌苏石器确有“修铤”(“铤”即石器连接柄的部位,方便将其捆绑于柄上)加工,且存在装柄使用过的痕迹,从而成为迄今所知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装柄证据。
此项研究成果,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央民族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完成,已于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考古科学杂志:报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发表。
此次萨拉乌苏石器研究从技术与功能的角度出发,在技术-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刃缘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观察等多种观察与分析,以尝试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进一步挖掘萨拉乌苏石制品所蕴含的古人类技术与行为信息。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杨石霞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目前无法明确9万年前萨拉乌苏石器生产者的身份,但他们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高效利用原料的生态适应策略和先进的复合工具生产意识,都为我们认识这一区域晚更新世初人类适应与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她介绍说,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也一直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点。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工作中,萨拉乌苏揭露出丰富的地层,已出土大量的化石及石制品,也由此催生众多第四纪研究的重要概念,包括“萨拉乌苏阶”“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动物群”等。可以说,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更成为中国第四纪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
目前发现的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主要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掘的邵家沟湾地点和80年代发掘的范家沟湾地点,两个地点各收获石制品约200件,前者现藏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后者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杨石霞指出,萨拉乌苏石制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尺寸非常小,大多仅相当于成人指甲盖大小,因此被科研人员称之为“小石器”或“细石器”“细小石器”,但也存在分类和描述困难,从客观层面限制了研究者对该石器材料本身的深入解析,并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萨拉乌苏石器制品的定位有较大争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器工业属于石核-石片工业,其具体特点包括石制品尺寸极小(绝大部分小于2厘米)、石制品组合中工具占比高、工具修理极为精细等。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已掌握十分高超的打制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萨拉乌苏先民对石料的高度开发和充分利用。
她认为,根据以往石器原料调查结果,萨拉乌苏石制品原料可能来自40公里以外的地方,并且尺寸较小,这意味着其石料资源十分珍贵和稀缺。从技术类型分析和数据统计来看,萨拉乌苏古人类“物尽其用”,最大程度地开发这些石料,同时还存在两种“修铤装柄”行为,即“减薄”和“修铤”,其中“修铤”占比更多,此次研究在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3D建模后发现,萨拉乌苏石器铤部修理痕迹明显。
如此小的石器有何用途?杨石霞推测称,这可能与萨拉乌苏先民拥有发达狩猎技术相关,他们利用小石器狩猎并在之后精细处理收获的动物资源。
为进一步解析萨拉乌苏古人类“修铤装柄”及其所指示的复合工具加工与使用行为,本次研究除石器技术和表观3D形态解读外,还结合低倍法和高倍法进行微痕观察,并从微痕分析的角度识别出萨拉乌苏石器工具“修铤”位置确有被装柄使用过的痕迹,包括石器侧缘的磨损和腹面最高处的光泽等。
这是首次从功能角度探讨萨拉乌苏古人类如何使用这些小型石器,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结合3D形态建模、低倍法和高倍法显微分析的研究实例。“研究工作主要依托大学生‘科创计划’,对于拓展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视野和培养研究生都十分重要。同时,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范家沟湾地点最新光释光测年为约9万年以前,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装柄证据。”杨石霞说。
  • Tag:

相关文章

  • 想要守业横蛮装品店 小资生涯一个值患上优选

    当享受生涯、谋求时尚成为一种新的趋向,面临整容的高危害,置办优异的化装品便成为她们的抉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可见化装品格业有着何等重大的市场需要,隐含着何等可不雅的财富。面临远景如斯可不雅的市场,
    2025-04-15
  • 体育知识大部份育学综合考甚么—体育搜罗哪三个方面

    美国组成为了较为欠缺的社区、学校、家庭配合退出的体育教育零星美国组成为了较为欠缺的社区、学校、家庭配合退出的体育教育零星。政府经由历程拟订政策、投入资金等措施反对于体育教育睁开。学校子细详细的教学使命
    2025-04-15
  • 云南卫视第二届云南省合唱大赛复赛酣战正酣

    云南卫视第二届云南省合唱大赛复赛酣战正酣2018-06-29 17:47:10 源头:公共娱乐网 责任编纂: 萧鑫
    2025-04-15
  • 一文看懂五联最后一针威力是否很大,医生:体质抉择强度

    五联最后一针威力可能会比前多少针大,这次若是看婴儿的体质,婴儿免疫零星相对于较不可熟的话,那末对于外来抗原的宽慰可能会激发更强烈的免疫反映。因此他们可能更易在接种疫苗后泛起一些副反映,如发烧、红肿或者
    2025-04-15
  • 玉米洋葱煎蛋烧的做法

    大部份疾病都与咱们的饮食非亲非故,所以为了瘦弱,咱们务必看重饮食这一方面。为了瘦弱,不要再每一每一外出用饭。咱们启动学着自己做饭吧,做菜不那末难题,小编先给巨匠介绍玉米洋葱煎蛋烧。明天的介绍您学会了吗
    2025-04-15
  • 体育平台进口体育生必备知识亚美体育进口

    比力萨巴伦卡97分钟闯关,郑钦文酣战至越日清晨2时15分才涉险降级,两人在体能复原以及休憩时长上存在差距,这些对于郑钦文来说都是倒霉成份比力萨巴伦卡97分钟闯关,郑钦文酣战至越日清晨2时15分才涉险降
    2025-04-15

最新评论